【瑜珈筆記】瑜珈對我的意義&為什麼想成為瑜珈老師?

--

聽見身體的聲音,讓運動服務個人真正的需求,而不是讓主流價值觀對身材的美感評價凌駕於個人。

一開始只是想找個規律的運動,透過上課活動筋骨而已。但漸漸在團體課中感覺到「疏離」,對於序列的用意、每個姿勢應該訓練到什麼地方,充滿困惑,卻順著口令就囫圇吞棗地完成一連串體式。直到遇見我的啟蒙老師,會一一解釋每個動作的細節、要領、用意以及注意事項,並且反覆地提醒原則,我才開始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並且能把瑜珈帶入日常練習。

經歷這段過程,我發現瑜珈不僅是一項運動,也是一門哲學,其中不去勉強身體、不去勉強自己的部分,是讓我最感到被寬恕與包容的地方。曾經遇過體育教練要求我找一個模特兒或演員的身材為範本,並且以把身材雕塑到那樣為目標來訓練,讓我感到很不舒服。畢竟每個人運動的目的和期待並不相同。而瑜珈當中,陽瑜珈較仰賴肌力訓練,陰瑜珈注重柔軟度和拉伸,但可以彈性調配去符合每個練習者的需求和步調。這份彈性讓瑜珈練習者可以回歸自身,與自己對齊,讓運動服務個人真正的需求,而不是讓主流價值觀對身材的美感評價凌駕於個人

每週一、兩門瑜珈課的強度(每次1.5小時),加上自我練習,每週大概也只有4~5小時,這樣持續了數個月,不知不覺幫助我度過一段心情低落的日子。當時我對朋友形容,感覺自己過的是「80分的生活」,擁有照顧好自己的能力跟資源,也擁有了一些他人欣羨的東西,但在某些方面並不全然滿意,愛而未得,也不能怎樣,對生活有那麼一點無力。即使低落,日子還是得過下去,瑜珈課讓我能專注在自己的呼吸吐納、身體感受,甚至透過某些體式,能聽見身體的聲音。其實身心靈是一體的,我們現代人過分仰賴大腦,漸漸鈍化了本能的感受力。當你緊張、焦慮、不快樂,身體都知道。

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做輔助魚式,將瑜珈磚放在胸骨與後腦杓正下方支撐,開胸並且讓肩頸放鬆,調整呼吸的過程,慢慢感覺到胸口那沉重的感受被釋放了,然後不自覺流淚,那是身體在告訴自己,心裡負擔太重了。於是,瑜珈練習除了運動,也讓我慢慢學習聆聽身體的聲音,感受情緒,那些尚未轉化成語言,隱而未覺的感受,會在身體的動作中漸漸透露,讓你更明白原先未察覺的自己

先學習如何照顧好一個生命,再等待生命的成長。

至於想成為瑜珈老師,最初只是喜歡RYT200的課綱中豐富多元的面向,因此先陸續買了幾本書來看 — — 帕坦加利的瑜珈經、瑜珈教學的藝術與事業、瑜珈解剖學等,想要更全面地了解瑜珈精神與實踐的各個面向。後來完成紐約的線上師資培訓也得到RYT200的教師資格了,仍然感覺需要教師社群以及更深入持續的學習。處於現在這個階段,不禁開始思考:我想要成為一名什麼樣的瑜珈老師呢?

我希望學生們來到我的課堂,都是為了好好照顧自己而學習 — — 傾聽身體的聲音,留意情緒的波動,透過瑜珈強健身體也給自己的心靈空間休息。簡單講就是學習自我照護(self-care) — — 先學習如何照顧好一個生命,再等待生命的成長

在台灣的升學體制下還能成為常勝軍的孩子都明白,我們多半犧牲了很多童年的快樂,中學更是沉悶的寒窗苦讀佔據多數時光,我們的社會追求成績、成就,遠勝過對於本質和基礎的重視。並不是說看績效、期待結果就是錯的,而是在求成之前,一定有些基本的要件得備齊。當那些要件沒有備齊之前,走捷徑、求速成都只是短暫的勝利,最終會落入江郎才盡、捉襟見肘的窘境。所以有的孩子被逼迫考取了好成績,卻在壓力與長期不快樂的生活中,患了精神疾病。不是他們天生有病,是教導的方向,一開始就錯了。(當然精神疾患有基因遺傳、環境因素等多重影響,不能一概而論。)

我們希望成就有如線性方程式,跟著做,就能給一個 X 得一個 Y,達到我們要的目標。但其實人的成長,比較像養育一株植物,備好沃土、定時澆水,給予適度的日照,時常關照他的生長狀況,時時調整照護方式,溫柔地對待生命,隨著時間,植物自然會長得好。萬物有其時,植物會依照上天給定的時間盛放。而生命本質上也是這樣的,我們要選對環境、選對照顧方法,然後有耐心給時間,有彈性隨時微調。

等我開始教學,我會抱持這樣的信念教課,讓我的學生都能察覺自己的身心狀態,透過一起練習瑜珈,先把自己的身心靈照顧好。

--

--

艾小姐的日常筆記

有空就遊山玩水,沒空就讀書寫字。這輩子想做的事太多,希望擁有妙麗的沙漏。